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
- 41
- 2024-11-30 05:02:20
- 38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时候提出的?
学校体育 核心素养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支撑。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必备品性和素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当前成长,而且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2018年1月。2018年1月,在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这是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中的一个创新点,对于学校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体育核心素养是什么?
体育核心素养是心智、体能、德行,也就是智力、技能、状态这三者是相互促进同步存在、同步发展的。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这三样基本素养。比如,技能基础好,但判断失误连连,比赛同样不能取胜;又如,技能基础好,但心态差,对教练的打法不认同或睡眠不足、精力精神状态不好,比赛有力使不上劲,同样不能取胜;再如,状态好、智力聪慧,但天生速率慢、爆发力弱,也无法适应高强度、高水平的比赛。总之,体育的核心教练要兼顾发展。像女国足长期集训丢了状态调整,违背了竞技足球比赛训练规律,致使球员带着严重压抑的心态比赛,导致东亚杯比赛过程屡屡失常,结果真正的实力未能真正展露,但愿没有下一次。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